第十五届中国统计开放日   2024年9月20日
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中国统计开放日 > 第十五届中国统计开放日 > 发展分析报告 > 县局

新中国成立75周年青田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


 发布日期:2024-09-27 浏览量: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75年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青田人民昂首阔步,风雨兼程,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山河画卷,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田经济社会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乡融合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一)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新中国成立初期,青田经济百废待兴,194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仅0.1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仅56元。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1982年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8亿元。1995年生产总值突破十亿元大关,达到12.87亿元。2010年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4.81亿元。从生产总值增速看,2000-2011年全县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生产总值增速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提质增效,2023年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亿大关,达到300.1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1351元,2012-2023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

图1:1949-2023年青田地区生产总值

图片9.png

(二)财政实力持续增强。195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仅73万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1999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财政总收入由2012年的18.80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36.50亿元,年均增长7.3%。财政支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2023年全县财政支出78.18亿元,较2012年增加53.75亿元,年均增长11.5%。


图2:1952-2023年青田财政总收入

图片10.png

(三)金融事业蓬勃发展。1949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下同)存款余额仅1万元。1978年,建设、农业和人行等三大行依托地缘优势,存贷款业务发展态势良好,有力支撑县域经济发展。1978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539万元,是1949年的1539倍,年均增长28.8%。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取得长足的进展,服务网点增多,信贷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2008年全县正式提出打造“金融强县”战略目标,引进泰隆和稠州等商业银行,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多。2023年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63.14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97.11亿元。


表3:2023年青田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

指    标

年末数(亿元)

较2022年增长(%)

金融系统存款余额(本外币)

1424.93

25.0

#住户存款余额

1049.89

23.4

金融系统存款余额(人民币)

1363.14

26.6

#住户存款余额

1008.28

25.1

金融系统贷款余额(本外币)

712.18

31.2

金融系统贷款余额(人民币)

697.11

30.6

1.住户贷款

333.63

18.5

2.企(事)业单位贷款

360.85

43.5

本外币存贷比(%)

50.0

2.4

(四)消费市场繁荣活跃。1949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111万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升温,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消费结构多层次,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0.62亿元。新型消费业态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增长17.8%,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13.3%。个体工商业规模逐步壮大,2023年末,全县共有市场主体4.53万户,总量位居全市前三。其中,企业8385户,个体工商户3606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69户。

(五)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初期,青田投资主体单一,基础设施薄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系列投资政策出台,国有、民间、外商和华侨投资逐渐成为投资主体,投资结构不断优化。75年以来,金温铁路和金丽温高速公路先后通车,纵横交错的交通大网络已形成。滩坑电站、三溪口电站和高岗水利枢纽等水利项目陆续建成,水利设施日趋完善。火车站、太鹤公园、刘基广场、体育中心和网红步行桥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先后建成,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先后引进了青山钢铁、钢管、五金制品等工业大项目,为青田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75年来,青田农业生产逐步壮大,工业经济发展迅猛,服务业发展持续向好,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一)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1984年,青田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农村生产关系得到调整,农业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2003年免除农业税政策再一次激发了农民的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精神,农业农村工作扎实推进,逐步形成以粮食、蔬菜、水果、畜禽和茶叶等支柱的农业格局,实现了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协调发展。2023年,全县粮食产量5.40万吨;蔬菜产量17.84万吨;茶叶水果产量7.58万吨,其中杨梅2.56万吨,油茶籽产量1.95万吨;生猪出栏14.48万头;淡水产品产量0.61万吨。 


表4:2023年青田主要农产品产量

1727592804381.png

(二)工业产业规模持续壮大。75年来,青田工业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蜕变。1949年全县工业基础薄弱、生产水平落后,工业基本以手工作坊为主。到1978年,工业初步形成以石雕、矿产和阀门等3个传统行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1990年初,全县开始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鞋革、服装等行业。2000年开始,主导产业慢慢向重工业转移,先后引进了青山钢铁、钢管和五金制品等重工业企业。到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形成由钢铁、皮革、阀门和水电为主的产业结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26家,工业增加值达到94.9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6%。


图5:青田规上工业行业结构

图片11.png

(三)服务业发展持续向好。1978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22.2%。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加速扩张,商贸流通、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行业快速增长,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2023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174.3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至58.1%,占比较1978年提高35.9个百分点。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占据主要地位,1978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达51.9%。随着工业化建设推进,第二产业比重迅速提高。1993年,第二产业占比达到39.1%,产业结构实现了“一二三”向“二一三”的转变,工业主导型经济逐渐形成。随着第三产业逐步发展壮大,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突破50%。2023年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3.8%、38.1%和58.1%,产业结构实现了“二一三”向“三二一”的转变,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图6:青田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图片12.png

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交通邮电快速发展。75年来,青田道路交通事业发展迅猛。1992年西门瓯江大桥动工兴建,揭开立体交通的发展序幕。1992年之后对330国道进行多次拓宽改造。1998年金温铁路全线贯通,开启铁路时代。2005年金丽温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15年青田由“普铁时代”迈入“高铁时代”。2022年,330国道青田温溪至船寮段改建工程开始动工兴建。截止2023年,全县公路总里程2406.3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7.3公里。铁路客运量154.2万人,货运量55万吨。公路和水运旅客周转量2771万人公里,公路和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23.28亿吨公里。邮政行业业务收入2.42亿元。移动电话用户42.84万户,其中使用4G、5G移动电话用户40.78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6.95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39.33万户。

(二)城乡共富协调发展。75年来,青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23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86元。按城乡划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7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5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70,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居民家庭消费由原来单一的物质生活向多元的物质文化转变。2023年全县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239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60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287元。一些高档的消费品例如高档电器、高档家具、轿车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中。2022年城镇居民家用汽车达52辆/百户,农村居民家用汽车达29辆/百户,城镇居民空调达225台/百户,农村居民空调达93台/百户,城镇居民计算机达73台/百户,农村居民计算机达25台/百户。

(三)教育科技全面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949-1978年的30年间,各种形式的小学遍及全县每一个乡村,基本实现了乡乡办初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油竹小学、伯温中学、温溪实验学校、华侨小学等一批学校先后建成投入使用。2023年全县共有学校130所,其中普通高中6所,初中14所,幼儿园7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特殊教育1所,小学30所。在校学生由1949年的8055人增加到2023年的62586人,其中,高中7826人,初中13643人,职业学校4635人,小学26193人,特殊教育193人,幼儿园10096人。近年来,青田聚焦聚力“315”科技创新体系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2023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家,创历史新高,累计达到89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6家,累计235家。企业创新载体建设持续推进,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家。科技攻关“破颈”显成效,入选省“尖兵”“领雁”计划研发项目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实现了丽水市牵头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零突破。

(四)文化体育快速发展。75年来,青田人民的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2023年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32个,博物馆1个。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被评为五星级乡村博物馆,系丽水市唯一。三溪口街道金泉考坑村成功入选第二批文艺赋美•浙江省美育(示范)村名单。青田县图书馆获评全国一级图书馆称号。青田鱼灯舞入选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开闭幕式暖场演出节目。围绕打造“时尚侨乡青田,水上运动之城”目标,承办和举办了国际桨板公开赛、全国桨板瑜伽锦标赛、浙江省救生桨板大赛、侨乡水上运动嘉年华、华人华侨龙舟邀请赛等一系列高规格的水上运动赛事活动。

(五)医疗社保扩面提质。75年来,青田医疗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2023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4个,其中,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医院9个、卫生院2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村卫生室97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98个。卫生技术人员2675人,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床位数1893张。先后完成油竹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一批项目建设,瓯南医疗综合服务中心和华侨医院正有序推进建设。75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为目标,大力推进社保扩面。2023年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41505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5468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1117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01524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75468人。全县共有养老机构8家,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82亿元。

75年披荆斩棘,75年艰苦奋斗,青田人民用勤劳的双手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面对新征程和新挑战,青田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青田高质量发展。全县上下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在乘风破浪中开拓进取,在披荆斩棘中探路前进,在持续奋斗中再创辉煌,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