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统计开放日   2024年9月20日
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中国统计开放日 > 第十五届中国统计开放日 > 发展分析报告 > 县局

新中国成立75周年遂昌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


 发布日期:2024-09-27 浏览量:

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县域面积2539平方公里,境内多山地、少平丘,是一个标准的山区小城。新中国成立以来,遂昌加快改革开放步伐,75年来,一代又一代遂昌人民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接续奋斗,砥砺前行,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山区小城迎来巨变,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

一、向“高”而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一)经济总量持续攀升。新中国成立初期,遂昌县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49年,地区生产总值587万元,人均GDP仅51元。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遂昌县贯彻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路线,县域经济快速发展。1983年遂昌经济总量突破1亿元大关,1996年突破10亿元大关,2010年突破50亿元大关,1979-2012年GDP年均增长10.1%。党的十八大以来,遂昌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县域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GDP从2012年73.75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181.07亿元,年均增长7.4%,2017年总量突破100亿元大关;人均GDP从2012年39095元提升至2023年的93576元,跨过万美元大关,年均增长7.2%,GDP和人均GDP总量均实现“翻番”。


图1 1949-2023年遂昌县地区生产总值情况图(万元)

图片20.png


图2 1949-2023年遂昌县人均GDP情况图(元)

图片21.png

(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新中国成立75年间,全县财政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194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仅1万元,1978年增加至723万元。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随着经济发展逐年增长,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于1999年和2001年突破亿元大关,2012年分别达到8.38和4.67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15和2021年财政总收入分别突破10亿元和20亿元大关,2018年一共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2013—2023年财政总收入和一共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3%和7.8%。

二、向“优”而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一)农业基础活力不断增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县农业生产十分落后,靠天吃饭。194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705万元,人均粮食产量169公斤。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多种经营蓬勃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4582万元提升至2012年的14.81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农业经济稳中有进。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25亿元,比2012年增加7.44亿元,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主要经济作物品质不断增加,水果,蔬菜、茶叶产量猛增,2023年末,粮食播种面积16.21万亩,粮食总产量6.42万吨,蔬菜8.59万亩,茶园面积13.23万亩,果园面积1.32万亩,农业基础活力不断增强。

(二)工业主导地位不断提升。解放初期,全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只有7家私营工厂,且均为手工操作,生产水平极低,工业增加值仅18万元,占GDP比重仅3.1%。新中国成立后,全县对手工业进行改造,新建一批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1957年,全县工业家数达82家,工业增加值达542万元,8年间增长了29倍,占GDP比重提升至29.2%。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工业迅猛发展,主导地位不断提升。20世纪90年代中期,遂昌涌现出一批引领行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的重点企业,“五朵金花”享誉一方,至今仍被人称道。到2012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30.87亿元,占GDP比重为40.2%。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工业量质齐升,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赶超青田县,位居全市第三位,进入全市第一方阵,2023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61.6亿元。

(三)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逐步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基本靠农耕经济为主,服务业发展缓慢,1949年服务业增加值仅49万元。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发展迈入快车道,经济增长“主引擎”的作用逐步凸显。2012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32.14亿元,是1978年的457.2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2023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92.28亿元,2013—2023年年均增长8.3%,高出GDP年均增速0.9个百分点。

(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经济主要是以农业为主体的一元化产业结构模式,1949年三次产业比重为88.4:3.2:8.4,产业发展呈低水平的“一三二”发展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和服务业迅猛发展,产业从单一到多元,1992年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二产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2012年,三次产业比重为12.2:45.9:41.9。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快速发展,2014年,三产比重首次超过二产,“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基本确立,2023年,三次产业比重为7.9:41.1:51.0。


图3 遂昌县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

图片22.png

三、向“新”而生,新兴经济迅速兴起

(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产业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工业不断发展,成为主导产业,但主要为中低端制造业企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县R&D经费投入由2012年0.55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2.81亿元,增长5.1倍。2023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43.8%和17.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11.9%。

(二)新消费模式不断壮大。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经济基础薄弱,商品匮乏,市场供应紧张,商品需凭票限量供应,商业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实体经济不断发展,全县商业市场步入蓬勃发展时期,2012年全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4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消费应运而生,新消费模式和场景不断拓展,网络零售额持续较快增长。2023年,全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08亿元,网络零售额30.6亿元,近5年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速达28.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3%。

四、向“富”而进,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一)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新中国成立初期,遂昌人民生活极度贫困。1949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仅有29元,国有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188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全县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7534元和9056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23年,全县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2年的2.2和3.2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10年超过全省平均,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8年高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二)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前,全县教育水平低下,人口文盲率高。新中国成立后,全县不断重视基础教育,1953年,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48.7%,1978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5%。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规划落实,全县人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2018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2%。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进展。2023年,普通高考中,全县录取率达97.4%,总录取率超过省、市平均水平。其中,特殊段上线176人,一段上线594人;北京大学录取2人,C9+2高校录取11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录取25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录取23人,省重点建设高校录取142人。

(三)医疗卫生成效显著。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仅有1个卫生机构(中医院),床位数24张,卫生技术人员共132人。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健全。2012年末,全县机构数52个,床位数577张,卫生技术人员1234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2023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65家。其中医院7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家,实有床位数1090张,卫生技术人员1767人。

回望75年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遂昌正在砥砺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县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乘势启航,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相信未来的遂昌,将更加充满生机,山城发展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