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松阳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
松阳位于浙江西南部,四邻与五县(市、区)接壤:东临莲都,南接龙泉、云和两县,西与西北靠遂昌,东北连武义。东西长53.7公里,南北宽40.2公里。境内群山环抱、中部为松古盆地。为瓯江流域最大的产粮区,自古便有“处州粮仓”“松阳熟、处州足”之说。松阳县于1949年5月9日解放,1958年并入遂昌县,1982年1月恢复松阳县,属丽水地区。2000年,丽水撤地设市,属丽水市。县域土地总面积1401平方公里。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75年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有效提升,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综合实力强势攀升
经济总量不断攀升。1949年,松阳县地区生产总值(GDP)仅678万元,1978年为5793万元,1985年突破亿元,2018年突破100亿大关,2023年达到153.99亿元,年均增长11.0%。2023年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7.55万元,年均增长10.1%。
财政实力持续增强。2023年松阳县财政总收入17.08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8亿元,是1949年的9.8万倍,年均增长16.8%。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2023年松阳财政总支出62.65亿元,年均增长19.7%。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持续提高
三产结构不断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松阳产业结构稳步调整,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949年,松阳农业总产值占全县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达78.5%,工业总产值仅占5.6%。197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7.7:12.3:20.0,2023优化为9.4:40.7:49.9。2005年二产比重超过一产,2017年三产比重超过二产,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农村劳动力不断向二、三产业转移。
农业持续良好发展。2023年,松阳农业总产值22.17亿元,是1949年的179.0倍,年均增长7.3%,形成了茶叶、食用菌、生猪三大主导产业,2023年三大主导产业产值13.4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0.6% 。2023年,全县农业增加值14.53亿元,年均增长8.0%。粮食安全根基不断夯实,粮食播种面积11.65万亩,总产量0.81亿斤,建成粮食烘干中心,获评省种植业重点县,入选省现代化粮食收购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工业总量快速增加。2023年,松阳工业增加值51.23亿元,是1949年的3.2万倍,年均增长15.0%。1949年,松阳仅有1家工业企业,年产值62万元。2023年全县工业企业705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单项冠军培育企业1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5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27.39亿元。形成了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纺织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主导产业。2023年,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61.6%、24.9%、19.2%、7.7%。1949年,全县工业从业人数仅15人,2023年达19431人,年均增长10.2%。
服务业快速发展。2023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 76.86亿元,年均增长15.0%,高于同期GDP增速4.0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逐步凸显。2023年,实现批零业增加值18.69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29亿元,住餐业增加值4.03亿元。金融产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023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9.17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11.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09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4.0%。2023年房地产业增加值12.11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15.8%。
三、国内市场繁荣兴旺,对外开放进程加快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各种商场、连锁店、超市、专卖店、便利店应运而生,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商贸流通网络。购物方式也一改传统的模式,网上购物等形式不断繁荣。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49年272.6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68.59亿元,年均增长11.1%。目前全县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 1个,2023年成交额达67.21亿元。2023年,全县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零售额达6.03亿元。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23年,松阳进出口总额16965万美元,是2000年的19.6倍,年均增长13.8%,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对外贸易仍以出口为主,2023年出口总额16071万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94.7%。
四、固定资产投资成效显著,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1951年松阳投资完成额仅0.67万元,1993年,松阳固定资产投资首破亿元,达到1.19亿元,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破10亿元,202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04亿元,年均增长21.5%。房地产开发投资从无到有,且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08亿元,年均增长33.1%;199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0%,2023年达15.9%。
交通运输设施日益完善。1951年末,松阳公路通车里程仅59.5公里,2023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470.33公里,是1951年27.9倍,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2.79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分别达到17万人次和1970万人公里。进入新世纪后,松阳交通发展很快,2006年高速通车,松阳进入“高速时代”,2020年衢宁铁路通车运营,松阳迈入“铁路时代”,极大地方便了全县人民的出行需求,加速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流转。
城乡面貌进一步提升。2023年松阳入选城市更新省级试点,马桥后区块、松阳大道、江滨西路等项目启动实施,要津南路延伸段建成通车,创成未来社区1个、省级风貌样板区2个。全县建成区公共绿地407.08公顷、公共停车位9073个、公园19个,实现天然气入户2409户。
五、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居民收入成倍增加。松阳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1982年的653元提高到2019年的118672元,增长180.7倍,年均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4年的10063元增长到2023年53155元,年均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2946元增长到27527元,年均增长10.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04年的2.87缩小至2023年的1.93。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2023年,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7.6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85万人、2.64万人、6.23万人。全县各类机构养老床位数1858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为34张,建成乡镇(街道)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全县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1所,福利院床位数256张,供养特困老人136人,特困供养集中供养率100%。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5625人。慈善机构募集善款1725万元,慈善救助支出1520万元。
六、科教文卫蓬勃发展,社会事业齐头并进
科技事业蒸蒸日上。2022年,松阳全社会R&D活动经费支出2.89亿元,是2010年的22.2倍,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比 2010年提高1.75个百分点。2023年全县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0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7%,全县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有效发明专利为181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8.82件。
教育事业跨步前进。1949年,松阳小学在校学生数617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仅41.4%,小学专任教师307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14人,1950年全县教育经费支出仅3万元。2023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3所,其中小学15所,初中5所,普通高中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4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8144人,其中小学12092人,初中5944人,普通高中3297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57人,幼儿园5774人,特殊教育80人。中小学专任教师1757人,其中研究生学历64人,本科学历1634人,专科学历59人,幼儿园专任教师419人,2023年全县教育经费支出达7.93亿元。
文体事业成果丰硕。2023年末松阳有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 29.54万册,文博机构3个,馆藏文物2040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文物保护点161处,历史文化建筑92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省级名录10项。周娅菲闯入巴黎奥运会竞技攀岩女子速度赛八强,开创松阳儿女竞逐奥运先河。
卫生事业长足进步。松阳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由1949年的1家增加到2023年的139 家,床位数由1949年的16张上升到1265张,卫生系统职工人数由1949年的10人上升到2116人。县、乡、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能力大幅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