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5周年龙泉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
2024年,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75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龙泉人民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奋力前行,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活力竞相迸发,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为全面建设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品质龙泉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经济总量大幅跃进。75年来,龙泉市生产总值(GDP)从1949年的0.11亿元,至2016年首次突破100亿元,而后到2023年达到183.53亿元,接连突破1亿、10亿、100亿的重要关卡。2023年GDP总量较1949年增长了1667.5倍,较1978年增长了271.0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8.9%,经济增长较为平稳。
人均GDP稳步走高。2023年,龙泉市人均生产总值73266元,是1978年292元的250.9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8.8%。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2021年突破1万美元大关,2023年达1.04万美元。
财政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的增长带动了财政收入的显著增加。2023年,龙泉市财政总收入达到18.60亿元,远超1952-2001年50年的总和,是1952年157万元的1185.0倍。财政收入不断取得新突破,2000年突破1亿元,2015年突破10亿元,1952-1978年年均增长6.5%,1978-2023年年均增长12.9%,不断增长的财力为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加快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大产业协同发展
改革开放前,农业在龙泉市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1949年龙泉市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总产值占比高达87.8%。改革开放以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通过对工业经济扶优扶强,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62.6:23.9:13.5调整为2023年的9.7:34.1:56.2,一产比重下降52.9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提高10.2个和42.7个百分点。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75年来,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农村生产力逐步得到解放,农业综合经济实力快速增强,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0.15亿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27.41亿元,增长了近182倍。2023年,龙泉灵芝、龙泉黑木耳入选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建成黑木耳核心基地10个;新建茶园1000余亩,总计6.73万亩,实现“竹茶菌蔬”主导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2%、6.3%、2.4%、3.5%。龙泉市一直以食用菌、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为突破口,进行农业产业数字化改造,如灵芝栽培数据监控、灵芝自控提取纯化等等,并尝试将富硒竹木屑重组培养基与灵芝墙式立体种植构想相结合,较之传统原木覆土栽培模式,新模式灵芝及灵芝孢子粉单产将提高数倍,土地利用率提高8倍以上,有效缓解了传统覆土种植模式中灵芝的连作障碍。科技与传统农业的碰撞融合,有力助推了龙泉智慧农业的发展。
工业生产突飞猛进。随着工业基础的强化以及生产能力的持续扩张,龙泉市大力推行“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确立工业经济第一经济的战略地位,工业经济发展逐步加快。工业增加值从1992年的1.3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6.25亿元,增长了近34倍。在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涉及行业也在逐步增多,主导产业主要包含汽车空调零部件、不锈钢、泵阀、剑瓷、竹木、健康医药等,其中,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集群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汽车空调零部件领域中主导产业最突出、产业链条最全、产业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形成涵盖“原材料加工—零部件制造—空调集成组装—市场网络互补”的较为完整产业链。
服务业发展强劲。服务业增加值自1978年的0.09亿元,发展到2023年的103.19亿元,增长了近1146倍,占GDP比重为56.2%,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1.4%,成为龙泉市第一大产业。商贸流通、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文化娱乐、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持续壮大。其中信息服务飞快崛起,邮政业务总量从1949年的3.5万元(包含电信业务总量)扩大到2023年的2.96亿标准量,本地电话用户从1949年的33户到2023年的15351户,2023年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03805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固定互联网宽带)137799户;文旅产业持续发展,2023年,青瓷小镇入选省诗路旅游目的地培育名单,望瓯市集、三江口青春文旅市集入选省重点培育文旅市集,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省夜间消费集聚区,获评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2023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15.4%,全域旅游人数246.7万人次,同比增长16.9%。
三、需求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75年来,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为龙泉市经济增长贡献了关键力量。195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仅0.07万元,1993年超1亿元,2002年迈上10亿元台阶,再到2023年该数字已增长至93.94亿元。随着一系列重点项目有序开工,投资质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由1978年的20.4:66.0:13.6调整到2023年的1.3:20.2:78.5,实现了产业序列由“一二三”向“三二一”的转变。
商贸市场活力增强。75年来,龙泉市商贸发展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商品市场经历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逐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网络化的商品市场体系,商贸销售总额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8.29亿元,是1950年272万元的3246.0倍,年均增长11.7%。其中1950-1978年年均增长7.9%,1978-2023年年均增长14.1%。
对外经济持续扩大。75年来,龙泉市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出口规模不断扩张。2023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74亿美元,相当于最早有进出口记录的1997年的进出口额的29.2倍。出口结构实现了从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向劳动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制成品转变,基本形成了以青瓷宝剑、五金汽配、竹木制品为主的出口格局。
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愈加完善
城乡发展全面统筹。1990年撤县设市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按照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的方针,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2023年,龙泉市城镇化率从2003年的38.8%增至69.4%,城区面积从14.1平方公里规划拓展至26.1平方公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8000亩。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同时,美丽乡村全面呈现,2023年,创成“红色山水·休闲旅宿”县域风貌样板区,创成和美乡村、精品花园乡村等54个,完成“大搬快聚”搬迁8053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1.6亿元、经营性收入突破1.1亿元,分别增长23.3%、42.5%,经营性收入达15万元且总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实现全覆盖,创成丽水首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共同富裕扎实推进。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10124元、3988元增加到2023年的60083元、32919元,分别增长4.9倍和7.3倍。2022年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从2003年的3辆增至50辆;移动电话从167部增至275部;空调从87台增至189台,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物质生活更加殷实富足。
基础设施提质扩面。对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龙泉来说,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交通兴则百业兴。当前,龙泉市已有丽龙、龙庆、龙浦等多条高速,随着2020年9月27日衢宁铁路正式建成通车,也告别了不通铁路的历史。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达到了4.45亿元,境内等级公路里程2515.47公里,是1978年公路通车里程的4.8倍。除了已有成果外,2022年以来,龙泉市按照“东拓、西进、南优、北连”的思路,深度谋划了品质龙泉交通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约34.07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提升城区路网的通达性,也为“人产城”融合发展搭建“快车道”。
五、惠民实事稳步推进,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建国之初,龙泉市教育基础薄弱,人口文化素质较低。1949年底,龙泉市普通中学在校生387人,小学在校生7157人。但龙泉市始终秉持着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23年,龙泉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579人;普通高中学校2所,在校生3826人;初中学校7所,在校生7811人;普通小学23所,在校生15078人;幼儿园46所,在园幼儿6442人。其中,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99.11%,小学毕业生升学比例、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省等级幼儿园幼儿覆盖率达100%。
卫生事业蓬勃发展。1949年,龙泉市只有卫生机构1个,床位数20张,卫生技术人员10人,医生4人,卫生资源非常紧张。经过75年的发展,龙泉市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医疗技术水平全面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医疗卫生体系日趋完善。2023年底,龙泉市共有卫生机构(包括卫生监督所等)249个,床位数1359张,卫生技术人员196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86人、注册护士762人。
民生保障长足发展。龙泉市社会保障事业起步于1953年,70年来,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从近15年的数据来看,龙泉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由2009年的36815人增加至2023年的173069人,其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由2009年的27445人增加至2023年的71548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由2009年的24130人增加至2023年的254968人;失业参保人数由2009年的16260人增加至2023年的30670人。养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2023年,龙泉市共有养老机构6个,养老机构床位数1059张。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高品质建设“品质龙泉”攻坚突破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龙泉市将全面加快六个“品质城市”建设,大力弘扬新时代龙泉精神,奋斗实干,勇担使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品质龙泉新篇章。